陈昂的《秋山行歌》如同一幅用文字绘制的长卷秋山图,十五个诗节如同十五个逐渐展开的景观镜头,在微观与宏观的交替呈现中,构建出一个既具体又超越的山水世界。这首诗超越了传统田园诗的浪漫化书写,通过独特的“凝视”视角与多层次的空间叙事,呈现出一种深沉的生态诗学与现代性反思。
诗歌开篇即营造出一个朦胧的视觉场域:“云雾缭绕/秋山一片朦胧/天还未完全苏醒”。这种朦胧不仅是自然状态的描述,更是一种观看方式的暗示——诗人邀请我们放弃清晰锐利的现代性目光,以一种柔和、包容的视角进入秋山世界。这种视觉的谦卑与开放,为后续的诗性观察奠定了基调。
随着诗节的展开,诗人的凝视开始聚焦于山中的各种生灵:蓝灰色的野兔“凝望穿梭而过的生灵”,鹿群“悠然踱步”,松鼠“忙碌的身影”,十间鱼向秋水深处游去,蚁群“望向天空”。这些生灵不仅是观察对象,它们自身也是凝视的主体,构成了一个多向度的视觉网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野兔的“凝望”——它不再是被动地被观察的客体,而是成为了观看的主体,这种视角的转换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看模式,暗示了一种平等的生态伦理。
展开剩余83%在第七节中,“没有名字的动物”艰难匍匐前行,而“万物无动于衷”;第八节中,“酒足饭饱的猛兽/枕着金山银山/呼呼大睡”。这些诗句揭示了山林世界中隐蔽的权力结构与生存困境,诗人没有回避自然中的残酷与不平等,这种诚实的态度使诗歌避免了沦为简单的田园牧歌,而是呈现出生态系统的复杂本相。
《秋山行歌》的结构艺术值得特别关注。十五个诗节如同电影蒙太奇般切换,从微观到宏观,从地面到树梢再到溪流,构建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秋山生态系统。这种片段式的结构不仅模仿了自然本身的碎片性与多样性,也反映了现代人感知自然的典型方式——不再是整体性的把握,而是瞬间印象的拼接。诗人通过这种形式创新,既传承了中国古典山水诗的意境传统,又注入了现代性的感知方式。
诗歌的视觉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蚂蚁透过叶缝望向天空”可视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隐喻——在有限视野中努力理解无限,在局限中追求超越;“夜色越黑看得越清”则暗示了一种悖论性的视觉智慧,提醒我们在光明时代的盲目和在黑暗中的洞察可能形成讽刺性的对比。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套关于“看”与“知”的哲学思考。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的凝视从自然逐渐转向人文:“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映入眼帘”,“众生奔向山顶/找寻心灵的安宁”。这种视角的过渡巧妙连接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暗示了山水不仅是物理存在,更是心灵栖居之地。最终,诗歌在“无数的眼睛/眼睛里的风景”中达到高潮,将外在景观彻底内化为心理景观,实现物我交融的审美体验。
《秋山行歌》通过其独特的视觉叙事,呈现了一种深沉的生态智慧。诗人不是简单地赞美自然,也不是肤浅地批判现代性,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揭示了看与被看、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观察本身即是一种诗性的抵抗——抵抗现代性带来的视觉暴力(追求清晰、控制、利用的观看方式),恢复一种谦卑、包容、互动的视觉伦理。
《秋山行歌》这首诗最终告诉我们:真正的“登高望远”不是物理高度的提升,而是视觉伦理的升华;真正的“心灵安宁”不是远离尘嚣,而是在万象共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幅秋山图景,更是一种观看之道,一种存在之思。它提醒我们,在众生奔向山顶寻找安宁的时代,或许真正的宁静来自于改变我们的观看方式——不是追逐风景,而是让风景进入我们的眼睛,进而改变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秋山行歌》作为“独属人间的浪漫”的真正含义,也是它在当代诗歌中的独特价值。
《秋山行歌》
(一)
云雾缭绕
秋山一片朦胧
天还未完全苏醒
(二)
蓝灰色的野兔
趴藏在铺满枫叶的洞穴民信配资
小心翼翼
凝望穿梭而过的生灵
(三)
鹿群悠然踱步
摇晃起秋天的风铃
(四)
松鼠在枝头跳跃
搬运松子
看不见它的眼眸
只看见忙碌的身影
(五)
溪流潺潺
一灰一白的十间鱼
向秋水深处游去
(六)
蚁群透过叶缝
望向天空
用力托举枯叶
在失败中一次次自我感动民信配资
(七)
微弱的呼吸
没有名字的的动物
艰难地匍匐前行
万物无动于衷
(八)
五颜六色的森林
酒足饭饱的猛兽
枕着金山银山
呼呼大睡
(九)
丛林静谧安详
飘落的思绪
沙沙作响
(十)
四季绕着山水
在人心轮回
(十一)
秋山行歌
独属人间的浪漫
(十二)
登高望远
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映入眼帘
(十三)
月亮归来
星星闪烁
山林有了微光点点
(十四)
众生奔向山顶
找寻心灵的安宁
(十五)
夜幕之下
精彩纷繁的世界
隐藏着的无数的眼睛
眼睛里的风景
夜色越黑看得越清
陈昂,诗人、学者,春草派诗歌代表人物,享有“诗歌王子”的美誉,1992年1月26日出生于山东滕州,现居北京,先后供职于高校、文联等单位,主要从事诗歌创作,兼及中国哲学、现当代文学研究民信配资,曾参与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机智过人》等栏目录制;他以“生活的观察者、思考者、参与者和记录者”为自我定位,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用诗歌塑造和传播中国形象,2015 年,凭借“漫天飞雪的日子/一定要约喜欢的人/出来走走……一不小心就手牵手/走到了白头”爆红网络,成为家喻户晓的诗人,他的代表作包含《洪荒》《我把生活忙成了春天》《父爱如山》《曾几何时》《远山》《菖蒲谔谔》《南山不二词》《秋山行歌》《孤儿在雪地里画妈妈》《漫天飞雪的日子》等。
发布于:福建省信汇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